清明特刊—《活着》

发表时间:2018-04-06 00:00

活  着

文 : 林之园  (高一二班)

余华的《活着》一书,文字冷漠, 平铺直叙,却带给人深沉的思考。读过一遍后,想要为之写点什么,却发现无从下笔,便有了第二遍的阅读。我是试图从这样冷冰冰的文字背后发现点什么,却叹婉无法捕捉到这样庞大的活题。


探索一个问题, 从三个方面: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做,对于“活着”我也有这样的思考。

1

活着是什么?

活着是一种状态 ,是生命犹在的一种体现。每天早上你从梦中醒来 ,发现自己还活着 ,发现周围的一切都还是昨晚的模样 ,何尝不是一种幸运?没有人不惧死亡,一朋友说要么就投身于一件事 ,忘记死亡, 要么就选择相信轮回,安慰自己。每每想到死之后, 只会感觉到一种虚渺, 没有思想, 没有记忆, 一切都随着心脏停止跳动而灰飞烟灭。保尔的话这样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人只有一次……


活着是一种态度,你可以潇洒度日, 你可以积极向上, 你可以纸醉金迷。你的态度决定你生命的价值,你若黯淡,世界也会失色,你若温和而坚定, 岁月便会静好安康。


活着是一种坚持, 是面对荆棘丛生而豪迈举刀的坚持;是陷入深渊而拼搏挣扎的坚持;是即使生命希望渺茫 ,仍攥紧稻草的坚持。 是不断地自我激励,是永不言弃的勇气。


活着是一场聚散,是从初涉人事的啼哭拉开的序幕。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就有了数不清的聚散离合。倚栏,独享一朵莲的开与合, 就觉得合眼长眠时,就是一场盛筵的离场。


活着是一个过程。 有人说,人从生下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叫幸福 。活着是一个幸福而诗意的过程。

2

为什么活着?

老师说,人有三条生命:物质生命 ,精神生命以及使命。


物质生命受之于父母,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父母祈望你活着,你便得好好活着。因为生命可敬,更可敬的是生命的缔造者。由基因决定物质生命的模样,不能改变你的容貌,但可以改变你的微笑,以微笑为伴的物质生命能给人美好的第一印象。


精神生命以自尊为基础。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捧着自己的自尊之花,汲取能量,你是为了塑造更完美的精神生命而活着。读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不断的进入别人的精神世界,进而完善自己的精神世界。人为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永远充满晨曦、阳光和鲜花而努力活着!


使命是梦想,亦是责任。使命感是信念, 是活着的最强大的理由 ,是让你选择怎样活着最重要的基础, 除了爱与奋斗,你将别无选择。 能完成自己的梦想,固然是一种傲人的成就;能把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努力做好,这更是了不起的成功。

3

人应该怎样活着

所有话题都会归到怎样做上面,最直接,也最切实。


有人选择欢乐地踱步,坐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随天际云卷云舒。多悠闲,多自在。 古时小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山林。隐于朝者谓之奸侫,隐于市者谓之逸民,而隐于山林者,谓之幽人。野天这样说,在《乡关何处》里,介绍到一种散材,既没有优秀到被砍去当木材,也没有沦落到自暴自弃,处于中间。方能苟全于世,颐养天年。


但我不想要做这样的幽人,也不想做这样的散材。我常常觉得,我应该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脑海中冒出来的想法我自己都吓一跳。别人说不行,我偏问怎么不行,我能行。眼里有天下,心中有乾坤,所以从不自甘堕落,从不愿逃避该面对的一切。选择充满希望的攀缘,是我孜孜不倦的目标。


我所希望的活着,最好荆棘丛生、充满挑战;最好,拨开云雾,是我梦寐以求的日出。我坚信世界的一切皆由我造, 辟如一灯,灼于暗室。辟如一点火,点燃荒草。


一段话,献给所有用心活出精彩的人:


希望你的眉眼,皆是自信的碧波流转,均是活着的痕迹。


文 | 林之园

审稿 | 周    密

end

扫码关注: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