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凝视教育与生命 ——2023—2024学年教学年会“教育故事”演讲活动

发表时间:2024-04-10 09:12

用故事凝视教育与生命

——2023—2024学年教学年会“教育故事”演讲活动




师者仁心,启于至萌;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用朴素的人生道理,用温暖宽容的品德,以温存的教悔,以理想的坚守,润物以无声,育人于无形。



真实动人的教育故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故事记录着师生、亲子互动的美好变化以及各自的成长轨迹。2023年12月5日与12月12日,2023—2024学年教学年会系列活动之“教育故事”演讲活动在我校阶梯教室举行,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俊,副校长张盛,副校长代东风,校长助理周密及全体中层干部,全体教职员工参加了此次活动。

演讲活动力图通过采集教育故事、讲述教育故事、交流教育故事的方法在教师与学生、家长间开展对于身边教育生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个体反思和评价活动。同时,教育故事的采集、交流和分享,可以为教师、学生、家长回顾自身成长历程提供平台与契机,丰富我校校本研培的内容和形式。


经过各年级、各学段的选拔与推荐,王喜冬、李玉秀、江林、简小彬、张纹羽、吴小倩及初2023级家委会会长彭兴龙先生、高2023级3班黄靖宇家长曹德静女士分享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教育故事。

王喜冬老师以“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是一个不完美的大孩子带领一群不完美小孩,去追求完美的过程”为引,以班上学生为例,以《正面管教培育平和之花——记暴戾小何的转变》为题,分享了小何同学从阳光开朗到暴戾无情,老师走进虚空渴望关爱的他,最后帮助他成功蜕变的案例。王喜冬老师最后谈到,每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的“熊孩子”,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面对这样的孩子,吼叫训斥,只会适得其反。教育者应坚持和善坚定,多点倾听,消除对立情绪;给予认同,拉近距离;因势利导,指引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友善、关心、尊重是赢得孩子的根本。



李玉秀老师回首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以苏轼词为题:《回首萧瑟处,归去风雨散——我与教育这二十年》,从以下三个阶段分享了她的职业生涯。第一阶段:充满干劲,痛苦适应阶段。李玉秀老师分享了自己刚参加工作时看到的希望和撞到的“南墙”。第二阶段:满足现状,尝试转型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作虽然辛苦,但收获颇多。同时,李老师从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她会充分利用寒暑假来提升自己。第三阶段:教育感受,坚守本心阶段。在教育这条漫长的修行道路上,李玉秀老师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坚守本心,让自己和孩子们的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



江林老师以《破茧成蝶:手机依赖与成长觉醒》为题,为我们讲述了某同学从手机依赖到破茧成长的故事。通过这个案例,江林老师指出,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管理,真情关爱,以心换心,以爱“唤”爱;2.“赢得”孩子(合作者),而不是“赢了”孩子(失败者);3.老师是法海,见妖就收,老师也是唐僧,普度众生;4.和善而坚定。最后江林老师指出: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他长大、盛开。不同的花,花季也不一样,有的开得早,有的开得晚。还有一些,它永远不会开花,因为它是一颗树的种子,终究会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彭兴龙先生以《用故事凝视教育与生命》为题分享了他的家庭教育观和亲子相处的故事。彭先生认为草蛇伏线,灰延千里,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父母不可能做到全程陪伴。父母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者和观察者。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生命是父母给予我们最珍贵且独一无二的载体;我们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学有所得,学而有用。




简小彬老师引用《荀子》中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我们分享了他的治班策略。他认为,要治理好班级,首先要培养师生感情,取得学生的信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树立明确的目标;其次,用班级公约约束大家的同时,在班上树立榜样,形成良性的竞争。最后,要充分相信学生。



张纹羽老师以《亲其师,信其道——感悟情感教学的魅力》为题,针对“情感教学”提出了两个思路:一是在德育中不要忽略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群体的情感疏导。二是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亲其师,信其道。严格要求,真情关爱。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合理调节和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能量。



吴小倩老师以花为引,道出老师是一个平凡的称谓,却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一半是风尘仆仆、身心疲惫,一半是春花秋月、星辰大海。她认为教育应该是“温柔”的征服,有时更需要“慢”的艺术。面对个性需求日益多元的孩子,我们要以滴水穿石的恒心、牵着蜗牛散步的耐心、促进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责任心,利用机会,让改变悄然发生。



高2023级3班黄靖宇家长曹德静女士谈到,一个家庭的教育优不优秀,首先要看其是否拥有优良的家风。她用点点滴滴让人感动的“家庭往事”告诉我们:家庭的每位成员都要严格遵守家庭公约,父母要身教大于言传,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子女。






大会最后,李俊校长用精彩的总结为本次教育故事演讲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指出教育的实质在于老师用爱去唤醒学生,唤醒他们内心最有力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走进心灵深处,让他们在爱中一路前行。教育也不是单向奔赴,需要家校合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良好的家风家教至关重要。家校要形成合力,做到严格管理,真情关爱;以心换心,以爱“唤”爱。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可恒久。教育故事是表达人们在教育生活中所获得的教育经验、体验、知识和意义的有效方式。它深描教育真实并最大程度上实现对教育经验的意义探索,是一种基于反思的“求真”艺术。实外五龙山的教师和家长在叙事的节奏与叙事的张力中,表达了“唤醒生命内力,培养核心素养,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践行了把懵懂少年培养成智慧青年,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力的教育追求。在教育的征途上,实外五龙山的“同道”们将继续步履坚定地走下去。



END


文案:杨榴霞

图片:范晓雅

排版:马思敏

审核:张盛、王少辉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招生 | 招聘 | 德育 | 家校共育 | 教学教研 | 五龙同道 | 上级视导 | 体育 | 美育 | 劳动教育 | 英语演讲角 | 心理健康 | 信息技术 | 特色作业 | 校刊·慧龙苑 | 运动 | 五龙美食 | 开学典礼 | 年终盘点 | 艺术节文艺汇演


微信公众号: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8号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