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霓裳舞,丹青绘同源   成都实外五龙山学校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石榴籽·丹青梦”美术展

发表时间:2025-06-10 18:34



七彩霓裳舞

丹青绘同源

成都实外五龙山学校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石榴籽·丹青梦”美术展



初夏时节,五龙山校园,新绿勃发。画笔与枝叶同生,色彩与人物共舞。颜料香里,五龙少年的心魄苏醒——线条是筋骨,色彩是奔涌的血脉;他们以画布为沃土,在色彩碰撞中悄然立起自己的精神图谱。

画笔下铺展的不只风景,它是生命内在的觉醒。每一笔都凝着智性之光,每一次调色都沉淀劳作的温度,每一次合作都传递德性之暖。青春的光影在画框内外流转,美育的根脉已深扎心田,悄然贯通五育血脉。

晚风拂过美术展厅,那是生命内力在奔流——向着美,向着光,向着人世间一切值得立身、立心、立命的永恒价值奔流而去。





2025年5月29日,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开始前,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李俊陪同观演嘉宾参观美术展,同学们巧手绘制的精美图画得到来宾的称赞。



四川省中小学骨干教师、新都区曾省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省建老师亲临五龙山学校指导,给予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展以高度评价。


主题版画作品《石榴籽·丹青梦》


历史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迁徙汇聚,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在分布上交错居住、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觉发展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逐步明确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刚刚解放的内蒙古地区成立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对民族区域自治作出了相关规定。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联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本次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展以“石榴籽·丹青梦”为主题,通过版画等多元艺术形式融合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打造系列主题艺术作品,五龙学子以刻刀为笔、木板为纸,将民族服饰纹样、图腾符号与当代艺术表达相融合,在方寸之间展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壮阔图景。



画展生动诠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画展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绘画作品的设计、创作、展览过程中,同学们深刻体悟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自觉承担起推广传播传承民族特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交融的责任与使命。


学生创作剪影



左右滑动欣赏作品细节


我校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石榴籽·丹青梦”美术展已圆满落幕。寸缣尺素,艺韵长存。同学们以笔触探索世界,用色彩诉说心声,方寸画布间跃动着青春的生命律动与蓬勃内力。此次展览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我校践行“五育并举”的生动实践。美育在此生根发芽,于色彩交融中启迪智慧,在精雕细琢里涵养匠心,借共绘丹青传递情谊,以艺术之美强健心灵。一粒粒“石榴籽”在艺术的沃土中汲取养分,梦想如籽萌发,终将在美的浸润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生命华彩!五龙学子,艺术之树常青,生命之光永耀!







编辑:李建春、刘华、范晓雅、马思敏

初审:郭玲伊

复审:张盛

签发:李俊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

道龙山路19号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