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劳动,收获幸福——初2020级劳动技术课开课咯发表时间:2021-03-22 18:36 体验劳动,收获幸福 ——初2020级劳动技术课开课咯 ![]() “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力,把懵懂少年培养成智慧青年”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为达成这一目标,学校以课程开发与建设为抓手,在开足开好部编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人格引领课程”、“视野拓展课程”、“自主发展课程”,这一课程体系渗透了我?!拔逵⒕?,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观;同时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校依托于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九农园,在“人格引领课程”中开设了劳动技术课,旨在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体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感受“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品质、扎实的劳动技能。 3月17日下午,初一年级全体学生来到“九农园”,参加了新学期第一次劳技课实践体验活动——修整树窝、浇灌菜苗。 首先,李俊校长为孩子们隆重介绍了劳技课的农业老师——谢老师。李校告诉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要勤思好问,谢老师会根据他几十年的农业生产经验解疑答惑,阐释问题背后的科学道理、农业知识与先民智慧。这体现了李校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树立的劳动观念:“劳动是一切财富、价值的源泉,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 ![]() 劳技课谢老师 接着,生物老师刘宏栋又以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常见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比如:应该在什么时间给蔬菜浇水?新移栽的树为什么要捆绑绳子?树窝为什么要挖成特定的形状?在问答互动中,孩子们得以将生活现象与书本知识、劳动知识链接融合,于细节中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这正是在落实总书记“启智润心”的教育思想! ![]() 生物刘宏栋老师 然后,李校又如数家珍地为孩子们介绍了常见的劳动工具——锄头、点锄、铲子、水桶、水瓢等。他在介绍锄头时,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指着锄头的各个构造部分,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锄头的锄把(柄)、锄页和楔子,细致地说明楔子是用来连接、固定锄把和锄页的,锄页则因具有锋利的特点而容易入土,并希望孩子们在之后的农业操作中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认真地选择各种工具。 这些劳动工具是凝聚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物质载体,其中的手艺与技术展示了先民的智慧,孩子们在学会正确辨识、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之余,也生出了敬畏之情。 ![]() 李校讲解锄头构造 最后,孩子们随着李校的一声:“开干”,纷纷跑入了各自的班级田地中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瞧!一班的孩子围着小树苗绕成一圈寻找着锄头入土的最佳位置,二班的孩子们则有条不紊地为小组队员们分配着农具和任务,三班的孩子们正专心致志地观看李校为他们做的挖土示范,四班的孩子们竟迫不及待地卷起袖子直接用手挖了起来,五班的孩子你一锄头我一铲子的干得不亦乐乎,六班的陈老师则拿起小锄头与孩子们“并肩作战”,七班的孩子们跑进了茄子地里给茄苗儿浇起了水,八班的孩子们沉浸在劳动的愉悦里笑得合不拢嘴,九班的孩子们有商有量地讨论着树窝的修整方案,大家都在为自己班级里的那块田地努力劳动着呢! ![]() 初一一班的孩子寻找锄头入土的最佳位置 ![]() 初一二班的孩子领取劳动用具 ![]() 初一三班孩子认真观看李校的示范动作 ![]() 初一四班的孩子双手挖土 ![]() 初一五班的孩子用锄头捣散泥块 ![]() 初一六班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劳动 ![]() 初一七班的孩子在分配劳动工具 ![]() 初一八班孩子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 初一九班的孩子分工明确 ![]() 第一堂劳技课是充实的,“润物无声”地渗透着劳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正确使用常见劳动工具,增强体力、智力和创造力,具备完成一定劳动任务所需要的设计、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在产业大分工以及人口城市化的今天,在钢筋水泥丛林间,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中,在孩子们与农业劳动越来越疏离的当下,五龙山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沉浸于真实的劳动体验中,徜徉于九农园的开放式课堂间,学习着劳动的知识,内化着劳动的品质,相信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五龙山的孩子们一定会成长为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合格公民! ![]() ![]() 文案:彭婷 图片:初一年级组 排版:潘佳瑞 审稿:王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