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华诞启新篇 核能科技领后浪

发表时间:2021-03-19 19:12

百年华诞启新篇 核能科技领后浪

于俊崇院士亲临我校

开展《浅谈国家核科学与核安全》

国防知识讲座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以捍卫国家的利益,抵御外来的侵略。加强对中学生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实现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增强国防安全意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把懵懂少年培养成智慧青年”,2021年3月12日下午,实外五龙山校区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于俊崇院士来校开展题为《浅谈国家核科学与核安全》的国防知识讲座。





国家脊梁  和蔼谦逊

于俊崇,196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及其前身单位从事反应堆热工水力与安全、核动力总体等设计研究工作。先后组织或主持我国军用、民用反应堆的研制、工程建设等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荣获国防科工一等功2次、国家五一劳动奖章1次;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重大贡献奖及金质奖章1次,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有如此殊荣的于院士在面对自己的荣誉时却谦逊的说了一句话:“功勋都是集体的功劳,自己只是其中极其普通的一员。”这让在场的孩子们感慨万千,感慨他那谦逊的态度,感慨他那无私的精神,同时也激励了我们。于院士,五龙的孩子们向您致敬!




核能科技  国家卫士

于俊崇院士详细介绍了核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核能科学与技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重要的战略地位。于院士回顾了“两弹一星一艇”的核工业奋斗历史,更以身边的普通人物的故事,讲述了核工业的科技工作者义无反顾地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大山沟中的909基地,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一句话而拼搏与奉献一生。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感生动地诠释了“909精神”——奉献。正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不怕困难、勤于实践、勇于创新,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安宁。而这些精神品质,正是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加油,五龙的少年们,为了国家荣誉而努力学习和奋斗吧!



尖端科技  安全可靠

“核能发电是安全的!”于老对于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于老以核电厂为例,以结构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示和简练精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三道屏障”、“五道防线”的核安全保障体系,阐述了核能发电的安全性,也提出核安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核安全问题。于老耐心细致的讲解赢得了五龙学子阵阵热烈的掌声,在大家意犹未尽之时,这场饕餮盛宴落下帷幕。这场科技盛宴,让大家了解了我国的尖端科技,在同学们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我们坚信,在未来,一定会有五龙的学子投身到建设我们的国防事业中去。加油,五龙的学子们,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奋斗吧!




最后,李俊校长代表实外五龙山校区对于俊崇教授的到来致以崇高敬意,向新都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自强,新都区教育局副局长黄艳敏,新都区教育局党委办公室主任陶凤,新都区教育局德育与宣传工作科科长史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安全中心主任邓坚等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更号召实外五龙学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将来成为一名卓越的报效国家、造福人民的核科学家!

巍巍中华, 雄踞亚陆, 山河壮丽, 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国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文明著称于世, 更是一个富有深厚爱国主义传统的国家。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 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作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伟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绵延不断,与时常新。实外五龙的学子们必定在这场国防科技盛宴中获得启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

END

撰稿:马杰   |   摄影/排版:范晓雅   |   审核:张盛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99号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00号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