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述颂教育,以情节叙述成长 ——第四届教育研讨会“看得见的成长”教育叙事分享发表时间:2020-12-16 16:30 用故事述颂教育 以情节叙述成长 ——第四届教育研讨会“看得见的成长”教育叙事分享 真实动人的教育生活故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故事记录着师生、亲子互动的美好变化以及各自的成长轨迹。12月1日和12月8日,我校举行了第四届教育研讨会“看得见的成长”教育叙事分享活动。本活动力图通过采集教育故事、讲述教育故事、交流教育故事的方法在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教师、行政教师)与学生、家长间开展对于身边教育生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个体反思和评价活动,为“向合力要实效,向过程要质量”的工作重心提供“智力支持”与“态度支持”。 班主任代表、学科教师代表、行政教师代表、生活教师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带着动人的情节、理性的思考分别分享了自身亲历或身边见证的成长故事。 班主任代表 宿仁俊:《精诚团结 破茧成蝶》 ![]() 宿老师分享了与学生罗向志的故事、与伙伴们的故事。在分享与罗同学的故事时,宿老师以细腻的情节展开,认真分析了罗同学的特质,全面总结了他的优点和问题,并讲述了自己如何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开展自我教育,进而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成长的历程。最后,宿老师谈了自己的理性思考:“成长源于孩子的问题与进步、伙伴的鼓励与互助、自我的经历与反思。” 万树林:《成长那些事儿》 ![]() 万老师将自身的成长归结为三个重要因素——名师引领、自身努力、同伴及环境。在谈及自身努力时,他说道:“任何外界的力量都代替不了自身的努力!”支教的经历使万老师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初心——爱与奉献,而他也在不断成长为一位怀揣真挚的爱并甘于奉献的教师。 黄媛:《你笑起来真好看》 ![]() 黄媛老师认为自己最大的成长就是看到学生们脸上洋溢的笑容越来越多,她向听众展示了学生们各式各样的笑容,特别是名叫雨馨的女孩,从安静、不自信、不爱言语到现在笑容越来越多,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积极。紧接着黄老师分享了如何让孩子们越来越快乐:首先,认真对待学校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他们树立信心;第二,在班级内部组织各种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第三,根据班级的情况不断创新,激发学生的活力。最后黄媛老师弹唱了她和学生共同谱写的班歌,将分享推向高潮。 学科教师代表 张鑫:《不忘初心,这世间的温柔都在等你》 ![]() 张老师分享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掌控时间。在诙谐生动的故事讲述中,张老师传达了掌控时间的最佳办法——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第二个关键词是勇敢而非完美。张老师认为:在面对未知和不确定的时候,在越长大越畏手畏脚的时候,勇敢地做你害怕的事,挑战未知的事,如果做得好,是幸运,做的不够完美,也许恰是价值所在。 张纹羽:《看得见的成长,来自看不见的努力》 ![]() 张老师认为成长的关键在于心态的改变和心智的成熟。而她心态的转变是从接触并处理“问题学生”开始的。经过一年的锤炼,她已经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应届毕业生成长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班主任。同时秉持着“问题即课题”的认识,张老师不断在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专业发展领域深耕,将学术写作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汲取智慧与经验,进而在自己热爱的教学领域发光发热。张老师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能力决定我们从哪儿出发,而心态则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行政教师代表 李先琴:《拥抱成长中的美好》 ![]() 李老师用三个递进的关键词概括自身成长的状态:茫然-希望-美好。在娓娓道来“开车上班”、“组织年级运动会”两个故事后,李老师讲述了自己对“成长”的理解:成长就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做自己不太会做或者不太愿意做的事情。而怀揣着德育的“情怀”,李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看到了教育生活的希望。她认为只要用心对待生命中的每一次成长,把每一次成长当成历练,接纳成长中不完美的自己,就一定会拥抱成长中的美好! 生活教师代表 焦信珍:《生活老师的苦辣酸甜》 ![]() 焦老师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缩影,诠释了全体生活教师的苦辣酸甜。她认为生活教师具有双重责任:一是配合学校领导和老师教育学生;二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她逐渐从刚入职时的手忙脚乱,成长为能够有条不紊地应对日常工作,在积累丰富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获得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学生家长代表 张启国(高二4班张逸凡爸爸):《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 张爸爸讲述了自己在盐源县园田小学捐资助学的亲身经历,并分享了捐资助学的意义:坚持、接力、向往、传承和爱。他认为少数民族贫困学生的教育扶贫是关系民族复兴的伟业,社会各界都应义不容辞的响应习总书记扶贫的号召,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同时他用几个片段讲述了五龙山教师的爱心故事,并真心祝愿五龙山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刘小卫(初二3班刘骏逸爸爸):《爱,在陪伴中升华》。 ![]() 刘爸爸首先谈到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陪伴的缺失。基于此种认知,他认为要有效陪伴,润物无声:即父母不越俎代庖,也不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而应该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身体验,进而客观地认知世界。刘爸爸还分享了自己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经历,他认为这是培养孩子责任心与公益意识的良好途径。最后,刘爸谈到了家校共育的故事,他希望孩子能在为班集体付出的过程中,感受到付出的快乐,不断成长,成为一个热爱集体、乐于付出的人。 学生代表 余灵杰(高二6班):《挫折是通向成功的桥梁》 ![]() 余同学通过讲述自己一次“失败”的体验,分享了她对学习、对成长的看法。她认为分数不仅仅代表了学习能力,还是一种督促自己不停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方向的工具;在成长的过程中,读书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到了高中,读书学习应该转变成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慢慢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冷静地思考,沉着地面对困境,才能摆脱生命中遇到的羁绊。 朱炯屹(初三3班):《我的成长》 ![]() 朱同学主要分享了他进入初三后的成长。他讲道:初三,就是一个未来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能改变未来的阶段。他将成长概括为两个关键词:努力、梦想——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在努力时向我们走来;拥有梦想会过一种高贵的生活。 李俊校长与张盛校长为分享人员颁发证书与礼品 ![]() ![]() 李校讲话 ![]() 李俊校长在聆听了众多分享之后,也动情地讲起了自己多年前经历的教育故事,勉励大家要怀着热忱的教育情怀,引导学生、转化学生,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
大家交流、分享的教育故事不仅从中引发了有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的反思与追问,而且彰显了师生、生生、亲子、家校之间的人文关怀、互动接纳和示范引导;为教师、学生、家长回顾自身(或他人)成长历程提供了平台与契机,而且丰富了我校校本研培的内容和形式。 THANK YOU 文案:胡蝶 图片:黄晓芹 排版:吴思璐 审稿:王少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 微信公众号: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99号 ![]() 微信公众号: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028-61625252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00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