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春季学生研学拓展活动之高一篇

发表时间:2019-04-23 18:14

2018—2019学年春季

学生研学拓展活动之高一篇

题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真堤清明即事》


微风和煦,绿柳含烟,春风泛起涟漪,和着校园里的朗朗书声:一圈,又一圈。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那就把希望交给学生,去寻找春天,寻找希望。

4月11日,我校开展了以“走进自然,保护大熊猫”为主题的校外研学拓展活动。高一年级徒步前往熊猫基地,对大熊猫进行了探究性学习。

一、安全最重要

为确保安全,高一年级老师们讲解春游流程和安全常识,同时,利用小班会时间,提前对大熊猫相关的知识进行科普,帮助学生出游归来也能“游有所获”。

二、我们出发啦!

早上八点浩浩荡荡的队伍唱着歌从五龙山出发,三路纵队在大、小伙伴的带领下显得井然有序。在徒步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同学轻言放弃,大家互帮互助互励,胜利就在前方。因为有了彼此,所以有了一种力量:凝聚力。这股力量把高一年级汇聚在一起:不忘初心、同舟共济!


三、到达目的地

在歌声里,在笑声中,在经过一个小时三十分钟的徒步后,高一年级到达目的地:熊猫基地。所有疲惫都抛之脑后,因为这里有姿态优雅、步态轻盈的黑天鹅,这里有憨态可掬、睡眼惺忪的国宝熊猫。

四、研究性学习

01

课题一:熊猫保护

为什么要保护熊猫?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熊猫的现状如何?

目前,四川省有野生大熊猫1206只,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增加了297只,增幅达33%;大熊猫栖息地面积177万公顷,同比增长75万公顷,增幅达73%。全省的野外大熊猫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占到全国的76%和77%。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熊猫?

1.加强保护 让资源为大熊猫所用

2.大力宣传 为大熊猫营造美好家园

3.维护大熊猫生活的地方坏境,让他们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4.不去骚扰他们的生活,一切只要自然就好

5.不为了所谓的关心他们,而去打扰他们的生活

02

大熊猫的繁殖

野生熊猫栖息于密林之中,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

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熊猫是属于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于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

如何进行繁殖?

大熊猫妊娠期为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出生的巢穴通常是一个隐蔽的树洞,或天然的岩洞,里面有大熊猫妈妈精心铺垫的树枝和干草。

大熊猫幼崽如何生存?

刚出生的大熊猫皮肤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刚出生的几周里,大熊猫妈妈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温暖它、保护它,几乎寸步不离,移动的时候就把它衔在嘴里。在这一点上,圈养大熊猫和野外大熊猫是相同的。

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圈养下,大熊猫产双胞胎比例近50%),大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或拒绝较弱的一个,这能保证至少一只成活。在圈养情况下,会进行人工饲养,并采用换崽技术,尽量使所有的大熊猫幼仔都能成活。

03

熊猫外交

什么是熊猫外交?

熊猫外交是指中国大陆通过赠送或巡展与商业性租借熊猫,来开展外交工作。

熊猫外交的历史

早在唐朝武则天赠给日本天武天皇2只“白熊”和70张毛皮。

最著名的“熊猫外交”发生在1972年,成就了中美外交上的一段蜜月时光。这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周恩来总理宣布赠送给美国人民的一件隆重的国礼,这就是来自四川省宝兴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

当年4月26日,当“玲玲”和“兴兴”乘专机从北京抵达华盛顿国家动物园时,受到8000名美国观众的冒雨迎接,开馆与观众见面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

与外国友人交流

在与外国友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他们对于熊猫外交的看法以及对保护大熊猫所提出的建议。

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外国友人们都很喜爱大熊猫,他们认为熊猫外交可以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流,缓解一些矛盾等....


四、返校积极探讨

在本次研学活动中,学生真实地了解了关于熊猫的知识,并进行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诸如:熊猫的保护、熊猫的繁殖、熊猫外交等等。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愉悦中主动学,这就是课题研究的价值。


倘若希望在金色的秋天收获,那在春天里就应该去拓荒、播种、耕耘。我们肩并着肩,踩着春天的气息,也如春天一般,在路上前行!

图文:高一年级组

编辑排版:潘佳瑞

审稿:陈文刚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