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因沟通而美好发表时间:2019-03-20 20:33 管理因沟通而美好 成实外五龙山校区追求“为未来人生赋能”的教育理想,倡导“小伙伴文化”,遵循“和善而坚定”的管理风格。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传递正能量,怎样成为更好的小伙伴,怎样修得“和善而坚定”?有效沟通便是其中的关窍! ![]() ![]() 3月19日,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刘大春教授为五龙山的小伙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学生管理中的言语沟通艺术》,刘教授从表达与倾听、技术与理念多个维度讲授了如何巧用、善用言语沟通艺术来助益学生管理工作。 ![]() 刘老师的演讲幽默诙谐、却又温情机智。他用丰富的肢体语言、生动的神情,带领全体小伙伴在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情境窥探言语沟通的艺术境界。通过一个个中小学教育生活中的常见案例,以达与倾听方式为依托,刘教授引导我们思考如何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去明了学生真实的感受、心态与诉求,进而改善与学生沟通的效果和体验。 ![]() ![]() ![]() ![]() 一、管理的秘诀:沟通、沟通、再沟通 在众多的教育叙事中,我们痴迷于探究学生管理的秘诀。 刘老师引用美国传奇商业领袖杰克·韦尔奇的成功心法,告诉我们管理的秘诀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在学生管理中,教师沟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如:减少摩擦争执与意见分岐;疏导师生情绪,消除心理困扰;增进彼此了解,改善师生关系;增强合作,互惠共赢,提高学生管理效率等等。” 可以说,沟通是教育的一个起点,良好的沟通为教育创造契机、开拓空间,对于老师而言,师德的崇高与卑下、坚守与沦落,治班的高效与低能、轻松与苦累,育人的科学与盲从、帮扶与伤害,很大程度上都体现在言语沟通的艺术中,而背后的细节往往不易为我们所察觉。 对于学生来说,自律、责任感、合作,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与生活技能,良好的学业成绩,这些品质与素养的达成,似乎都离不开沟通的运用。 基于此,研究并实践沟通的艺术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 二、沟通体现着对“人”的终极关照 刘老师认为表达的前提是让人接纳,所以在学生管理中,要“少用消极性、破坏性言语,多用积极性、建设性言语让人接纳,改变成长。”并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建议:教师要常说“3+X个文明用语”。这些主张从技术与理念两个层面,传递着对学生的尊重、对不同观念的包容,散发着浓浓的人文关怀。在文明用语的交互间,教师面前的学生不再是一个个驯化的管理对象,他们被给予充分的尊重,变成了一个个鲜活平等的个体与生命。 当教师被学生接纳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沟通呢?刘老师又分享了接近学生的“表达十招式”,有邀请回应的询问式,体谅别人处境与想法的体谅式,在情感与人性代入中引起共鸣的代入式等,每个沟通技巧都带有穿透人际互动表面、向深处思考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引导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回应学生,而是努力地挖掘学生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期望,真正走入学生的“历史现场”,在“共情”与“同理”中体会学生的内心与经历。 教师所有这一切关于沟通的努力,不只是为了引发学生外在行为的暂时性转变,而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改变成长”,引导学生品德自省,“医人医己”。这恰好呼应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箴言:“人,永远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良好沟通与正面管教 刘老师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主要着眼点在于运用沟通的艺术引导学生接纳教师,并愿意、乐于与教师沟通,进而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其实是在减少师生沟通过程中的对抗性,规避师生言语、肢体动作互动中的无意义摩擦,提高学生管理的有效性。这与五龙山一直以来倡导的“正面管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能力、达成素养。正面管教要求我们思考,沟通是在解决成人的愤怒还是在解决学生自身面临的问题。如果是前者,那么教师一定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没有一个平和的情绪,很难做出一个明智的决定。教师更应该关注教会孩子做什么,关注如何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宣泄情绪。 不管是言语沟通的艺术,还是“正面管教”,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强大的逻辑: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帮助孩子和自己,把每一次犯错都当成是一个学习成长的机会。 四、沟通的艺术需要终身学习 言语沟通的艺术表面看来是一个技巧与常识的问题,但言语背后折射的往往是教师的教育观,正如刘老师所说,教师应该由单纯的“知识输送”转变为“情感与人性”的代入。就此种意义来说,言语沟通的艺术是一门需要反复关注、思考、研究、实践的学问,既然是学问,就需要教师投入时间精力有意识地进行学习。 所以刘老师向各位小伙伴推荐了《杰克·韦尔奇如是说》《非暴力沟通》和《身体语言密码》三本专业书籍,供大家延伸阅读。刘老师之所以能够将深刻的见解包裹在幽默睿智的讲述中,进而表现出强大的人格魅力,这必定离不开他多年来的专业阅读与笔耕不辍。 沟通的艺术植根于复杂的人际交往与社会关系之中,单纯阅读经典文本,显然不是培养此种艺术的关键路径。敏锐的判断力、洞察力、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柔软的“同理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正是基于以上这些条件,刘老师能够从日常的言语冲突中提炼出“波段推进”的吵架规律,能够从柴静的《穹顶之下》发现教师教育观的新方向。 ![]() ![]() 全体小伙伴深刻体会到:沟通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艺术,深层次体现了教师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学生管理是教师职业素养发展的题中之意,如何运用言语沟通的艺术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刘教授带领全体实外五龙小伙伴由术向道——由简单走向丰富。 总之,沟通的艺术是一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的技能与学问,学生管理也必然因沟通而变得更加美好。 ![]() ![]() 编辑排版:潘佳瑞 图 片:吴思璐 文 案:王少辉 审 稿:陈文刚 马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