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亩生命之“绿”正当时——实外五龙劳动教育纪实发表时间:2021-11-19 22:12 在秋冬萧瑟疫情肆掠之际 每个人都在渴望“绿”、守住“绿” 而在实外五龙 我们不仅用积极的防疫行动“保卫绿码” 构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 我们还用时间与土地生成了这一片生命的“青葱之绿” ![]() ![]() ![]() ![]() ![]() 11月的实外五龙山 茁壮成长着的有莲花白、花菜、豌豆、胡豆 有即将成熟的白菜、上海青、菠菜、甜菜 还有各有所爱的萝卜、青菜
曾记否,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种菜的古老爱好 你有多久不曾见证生命的播种与生长 有多久不曾用手指感受泥土的粗粝 是否亲眼见到过只存在于化学书、生物书上的磷、钾、氮等元素 是如何转化运用到生活中的 五龙山的大地不仅装载有学科智慧 还用30余亩的农田培养了一批身体力行的“劳动者” 踏实勤劳的种植者们 ![]() ![]() 生命的呵护者们 ![]() ![]() 喜悦的收获者们 ![]() ![]() ![]() ![]() ![]() 在这里,好多好多 我们亲手种下 并亲手收获 我们放开头脑与双手 在欢声笑语中重拾这一“古老的”劳动 我们开始懂得 原来树木长大培育根基这么重要 一束小小矮矮的辣椒苗竟然能结这么多辣椒 多余的枝条确实要剪掉 菜苗焉头焉脑不一定是缺水 肥料也并不是越多越好 苦瓜的藤蔓也可以很美 ![]() ![]() ![]() ![]() 生物课上我们实地调查“九农园”香菜种群密度 ![]() ![]() ![]() 美术课上我们用画笔捕捉自然的光与色 ![]() ![]() 更重要的是 我们真切看见,生命要有获得,首先要有播种与培护 我们开始理解万物有其时,春天桃李,秋天薯豆 我们看到小小根芽破土而出,多顽强有力 每次多长高一茬我都想,这里有我的汗水啊 ![]() 而这样的茄子、辣椒、青菜、玉米、红薯…… 吃起来也是格外香甜有味 ![]() ![]() 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这被马克思认为是人类历史的开端。 而在2021年3月,实外五龙通过开垦荒地,开发建设了占地30余亩的农业劳动实践基地“九农园”,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农业生产劳动教育,这是我校劳动教育新的历史开端。 ![]() 国家倡导“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我校奉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于是“唤醒生命内力,培养核心素养,奠基幸福人生”在这里落地生根、发芽、壮大…… 我们凭靠富裕的面积分田到班 依季节更替种植时令蔬菜 围绕各类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产任务开发劳技课程 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与价值观 在劳动中交流经验、渗透智慧 在劳动中体会生命的周而复始赓续绵延 ![]() ![]() ![]() 每亩农田的井井有条与青葱翠绿 每次劳技课内容的充实与有用 不仅得益于系统的课程计划与有效实施 还得益于我们有专业的农业技术指导老师 比如李校在田里常自称为“农民” 比如谢从林老师如他的名字般扎根大地 从而枝繁叶茂 他们以丰富的经验与种植智慧 使得书本上的“农民伯伯”真实地与我们肩并肩 使得真实的“劳动”与我们肩并肩 ![]() ![]() ![]() 除此之外 我们时时刻刻不忘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渗透 比如我们将农具室起名为耒(lěi)耜(sì)苑 ![]() ![]() ![]() 神农氏使用的耒耜 商代青铜铲 汉代耧车 唐代曲辕犁 唐代筒车 农人牛耕图 中国先民的劳动创造 将由孩子们彩绘在耒耜苑的外墙之上 再现我国农耕文明的发源与延续 这种脚踏实地、耕培万物的精神也将源远流长
而我们实外五龙山 正如这秋冬之中那一抹茁壮靓丽的“绿” 也必将以“九龙园”赓续先人精神 守护生命与真义 开蒙今之少年 -END- 文案:黄梅 图片:范晓雅等 排版:马思敏 审核:张盛、王少辉 ![]() 微信公众号: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中学部) 咨询电话: 028-61622555 19981231166 学校地址: 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99号 ![]() 微信公众号: 成都实外新都五龙山学校(小学部) 咨询电话: 028-61625252 学校地址: 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路10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