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化学宝识  凝结学科素养

发表时间:2018-12-17 23:28

为了能深入理解化学核心素养和活动元教学模式,2018年12月13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宁顺德,宋卫平,刘远信,邓玉华四位化学专家到我校指导工作。本次活动首先由三位教师献课,四位专家和我校杨登文副校长参与听课,然后各专家分别对献课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最后杨登文副校长和李琳副校长对专家们的辛勤指导表示了感谢,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厉华老师授课内容为《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用生活实例——将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导入,在课堂上重现此实验,并以此为主线探究了氯气的物理性质和部分化学性质,再根据氯气的性质,提出解决氯气污染的的最优方案,从而解决了课堂开始提出的问题。整堂课程贯穿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物质为人类造福,学生也有了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感受。


邓老师:本堂课教师关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巧妙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与关注度,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重难点知识突破,显示了很强的教学能力。实验探究环节教师要设置好核心问题和启发性问题,不断‘制造学生认知矛盾’,又不断解决这个矛盾,是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获取知识。教师要多研究实验的突破与创新,用好实验,让学生正真感受体会化学实验的魅力,在快乐中学习化学。


张蓉老师从生活中“荒岛求生:身边有大量的海水,人却容易缺水而死,为什么?”问题导入。让学生体会用化学新知识海水中含有大量的以氯化钠为主的盐类物质,解释生活问题的过程。通过新闻,总结归纳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类比氧气,认识氯气的化学性质;通过课堂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宁老师首先对本堂课的构建和教学效果进行了肯定。进而对如何培养学生小组活动,如何更好的改进实验装置等方面进行了细心的指导!林老师说:“化学是一门结合生活实际的科学,在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认识物质,如:氯气,虽然是一种有毒气体,但是它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很大,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它,学习它,研究它。”

胡强老师从海水中含有大量以氯化钠为主的盐进行引入,之后由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与确认》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并根据文章总结出氯气的制备方程式。接着在以问题串的形式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了氯气的物理、化学性质。

刘老师和宋老师提出:本堂课思路清晰,学生活动丰富,并且由传统的讲授法变为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增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体现了新课堂中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但是教师上课应再激情一些,要在学生认知范围内去想办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应对知识的细节多加强调。

化学组全体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将继续研究化学核心素养,并结合活动元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创新化学实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图文:高中化学组

编辑:朱道鑫

审稿:杨登文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咨询热线:028-6162 2555  

官网:http://www.rxmpvpt.cn/

咨询处:学校正门招生咨询处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

龙山街99号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