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 曹益秀||高中政治主题情境教学 ——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为例

发表时间:2018-10-16 14:54


成实外教育公司高中质量部龙祖元部长于1010日来实外五龙山学校指导工作,他随堂观课笔者的《文化创新的途径》。课后进行了交流,他指出我本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主题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并建议我写一个主题课例反思。于是,有了这一篇经过专题阅读以后的主题课例反思。


情境教学是指用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思想,体现了生本课堂的理念。这是落实素质教育的课堂方法之一,也是近些年来最常用的公开课或展示课的教学方法之一。人格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外在条件与人的内在潜质相互作用的结果。[[i]]情境教学讲究用外在的环境激励学生内在的潜质,让学生真正深刻的理解并能使用知识,要求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升到能力层次,从浅显的基础知识记忆到高阶思维的培养。

一、情境教学存在的意义

情境教学是一种课程生活化落地式的教学方法,它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以全面深入分析某一问题为线索,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从情境教学与新课改要求的契合度来说:这一方法吻合课改要求,其设置某一主题可以让整堂课线索统一,内容集中,方便学生回忆线索,进行记忆的有效串联;情境教学法要求贴近学生生活,有应用性的特点,有别于以往的应试教育的弊端——理论与实际的分离;其教学效果上,能让课堂进行得更加顺利。

从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上说,该教学方法是对建构主义的具体运用。建构主义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是一种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在教学中通过对情境的设计或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情境探究、发现学习。这一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达到知识吸收的更高要求。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情境教学设计

《文化创新的途径》的设计充分采用主题式的情境教学,围绕着“创新的途径”展示,以电影《捉妖记》为材料,通过材料的删减和问题的设置达到教学探究的目的。

第一,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话题——综艺出发,列举了当下热门的综艺《花样姐姐》、《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奔跑吧兄弟》、《中国达人秀》等引入文化创新的要求。在一块设计中有两个目的:1.从兴趣入手,展示中国学习借鉴外国综艺。为后面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打下基础;2.通过抄袭和照搬盛行之风的点拨,让学生明白文化创新不是照搬、照抄,避免错误的倾向。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兴趣有余,立意解析不足,同时太早的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显得过于突兀和无力。

第二,通过几个自学问题的呈现,初次建立起本课的知识体系,这一点是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来设计的。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一(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分析)?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二(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分析)?

4.在文化创新中怎样克服错误倾向,坚持正确方向?

认知主义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主张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结果是要形成事物整体练习和关系的认知结构,学习的条件是内部条件,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者的内容动机和学习的认知条件。学生已经在前一刻学习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对于第一问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已经有了理解,所以可以一笔带过。23问题的设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维建构,让学生对两个基本途径有完整地理解。通过设置这四个问题达到知识的预先建构,以弥补主题式情境教学的知识点分散的问题。但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形成思维范式。虽然在政治课学习中基本上是沿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展开的,但是近些年专家学者很少这样阐释了,原因在于:这一逻辑容易形成范式,固化学生的思维,不能达到灵活变化的要求。当然,从目前高考来说也是有效的。

第三,即本课的重点——情境教学设计。第一步,通过设问:“《捉妖记》主角萌妖胡巴的‘父亲’是谁?引出今天的情境主人翁——许诚毅。通过对许诚毅的创作过程,来一步步探究本课问题。

探究一:胡巴诞生记

“胡巴”之父许诚毅说:“刚开始构建胡巴这个角色,就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婴儿为原型,白白胖胖的,头上长出一点绿草,应该会比较好玩。有一天,去买菜,在菜市场看到一个白萝卜,好像胡巴!就想到让胡巴生气可以变成的萝卜的创意设计……”

问:萌妖胡巴形象的设计过程表明文化创新根本途径是什么?

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有材料解析的能力,从“现实生活”和“菜市场”等词语可以得出其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但这一设问过于简单,基本上属于不要材料只看书也可以答出的问题。就问题的深度来说,设置太过浅显了。

探究二:胡巴诞生记

许诚毅一直痴迷中国传统神怪文化,此番创作,他多次通读中国经典著作《山海经》和《聊斋》。他绕开了青龙、麒麟、狐妖、九头蛇等经典鬼怪形象,选择六足怪为雏形,加上现实生活中婴儿、萝卜等元素,一改传统妖怪凶神恶煞,狡诈、凶残等固有形象,创造了片中最萌小妖王胡巴的形象。

可以说萌妖胡巴是建立在传统妖怪形象基础上的新的妖怪形象

问:说明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

这一设计仍然存在上一问题:设计问题没有难度,只是起着一个引的作用。而后的解释仍然是以讲授法和层层引导法来推进知识讲解。

探究三:胡巴诞生记

《捉妖记》不仅集结了华语电影豪华的幕后班底,更有好莱坞特效公司为该片打造视觉特效。曾负责《加勒比海盗》、《变形金刚》等片的视觉特效制作人Jason. H. Snell担任该片的视觉特效总监,这是一个国际化的电影制作团队。

问:这个电影制作团队的构成,给我们在文化创新上的启示是什么?

这一设问稍微有点难度,也有些启示。

探究四:胡巴诞生记

“五年磨一剑” 胡巴的诞生并非是一帆风顺,在创作中曾出现两个分歧:

一:突然改变妖怪的固有形象,不容易被观众认可,因此,我们应该要保持民族传统特色,固守传统妖怪形象。

二:中国的传统妖怪形象已经过时了,西方技术先进、经验丰富,我们应该照搬西方的魔幻电影中的妖怪形象。

问:对上述两个观点,你是怎么看的?

这两个问题是指向错误倾向的,坚持正确方向就直接通过讲授法完成。

第四,课堂小结。与第二步自学导读相呼应,达到知识落地整合的效果。

三、主题情境教学反思

教师在本堂课中意识到情境教学的局限:知识点的散乱。所以设置了自学导向和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实用性较强的方法。

在本堂课的情境教学中,单从知识的完成来说是可以的,学生通过学习也能很好的理解本堂课的内容。但是对于情境教学的价值意蕴体现不够。从王德明老师的《开启情境教学的新视域》一文中阐述的情境教学的价值意蕴来说,王老师认为,情境教学的价值意蕴应该是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实现编辑材料向创造材料转变;实现学会、无疑向会学、质疑转变;实现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变。本课堂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有所体现,但是第三点的会学、质疑,特别是质疑的、批判的精神体现不足,虽然在第一部分引入(搬运综艺)中有所体现,但是在最后的点拨中未能再次呼应提到,应该在后总结的过程中回顾导入,一方面可以达到材料使用是有效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第四点中的知识技能向核心素养转变,体现也是比较薄弱的。本课的核心素养应该是科学精神,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个人觉得后面应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如小组设计大赛——综艺策划秀,让学生学会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践行理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策划中体现科学分析和论证的精神。

王德明老师在文章中还提到情境设计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思考力。而在本堂课中有一定的体现,但是体现不够完整。虽然在导入中有一定的设疑和争议性,具备一定思辨力和思考力,但是对其解读不够,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设置问题中大部分直接立马在书上可以找到答案,因此缺少了想象力,应该设置问题中故意给学生设置陷阱,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问题。

因此,就本堂课而言,是一个对于主题情境教学的实践课堂,但其中关于情境教学的价值意蕴和应体现的原则,还应细细揣摩,把这堂课从普通的知识交代课,到深度研究和解读当今某些文化现象的课,即需要完成知识内容,同时更应体现政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不仅需要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更应该体现综合性与创新性。



[1]陶西平.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壮丽画卷——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36).

[2]王延东.现代学习理论嬗变对培育核心素养的启示——兼论“认知.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J].

[3]王德明.开启情境教学的新视域[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6).


*本文转载自龙虾说教

如有侵权请联系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