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明:教育教学年会文综组献课

发表时间:2018-01-03 14:34

点击上方蓝字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龙山校区”    

  关注我们

法·文明:

教育教学年会文综组献课

五龙山的冬天,与北国不同,没有用大雪营造诗意,而是让暖阳包裹着无声的梦想,在教育教学年会中绽放。


2017年12月27日下午
 17:20—18:00

文综组刁礼霞老师题为《法·文明:罗马人的法律》的展示课,将时空拉到了地中海岸边的古罗马。


《法·文明:罗马人的法律》一课在“导”、“学”、“展”、“评”、“测”五步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中展开、呈现。



刁老师摘录余秋雨《行者无疆》中有关罗马的描述,作为导入素材,学生在阅读中体悟字里行间蕴藏的美感,同时在这一散文文本营造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思绪被带往“欧洲”。

此外,刁老师在关键处“留白”,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进而导入主题——“罗马”。


01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刁老师通过对同一个“案例”的两次分析,营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史料阅读中回到“历史现场”,做到“了解之同情”,进而理解“习惯法”与“成文法”概念的差异。

教师摘编《十二铜表法》具体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手史料,提取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在渗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意识。


02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教师通过引用丰富的图文史料,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概括公民法的缺陷,进而理解从“公民法”到“万民法”转变的合理性。同时运用“比较史法”,引导学生总结“公民法”与“万民法”的差异与联系。


03

自然法


在学生学习了“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等具体法律的基础上,教师借助西塞罗的言论,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法”这一更为抽象的概念。


04

罗马法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与多种文本史料进行互动,同时强调“辩证地”、“历史地”、“发展地”对罗马法进行评价,渗透“学法”的指导。

最后,刁老师没有停留在罗马法具体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通过强调“法”与“文明”的互动,让大家的思路从地中海边的古罗马跳跃到长城脚下的秦帝国,在空间与文明的转移中,打造了本课的课魂:法律对于海洋文明、大河文明的辉煌同等重要,法律必须被信仰。


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带着问题“学在先”,让个人与小组的展示在预设与生成中更有深度。


刁老师针对学生的展示给予准确、专业、严谨的评价,体现学科的学术性与严肃性,在师生互动中,突破重难点知识;同时刁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导学案展示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提供“生生互评”的渠道,在生生互动中体现思考与见解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知识框架图,复盘课堂的知识结构,让思维与逻辑可视化。

总之,刁老师通过史料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建构有关罗马法的知识与逻辑,体会法与文明的深度互动。

在评课环节,首先王少辉老师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维度进行了评价,王老师认为教学目标的量化、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的互动都值得借鉴与学习。最后刁老师讲述了“法·文明”这一“课魂”建构的思路。周密主任肯定了“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这一价值观的引导。

“独行快,众行远”,文综组今后将继续“抱团成长”,通过学术阅读与深度思考,不断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充实专业的知识储备,装满教育者的“一桶水”;让课堂在情境与逻辑中变得更为高效,让学生生成、表达更为多样的思考与见解,师生在“和而不同”中构建学习共同体。


图文:文综组

编辑排版:刁天影

审稿:周密

关于我们

咨询热线:028-6524 7782  

咨询热线:028-6162 2555  

校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三河街道龙山街99号

咨询处:学校大门口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